合歡山銀河拍攝經驗分享|全台最美觀星地點|暗空公園

by roland
石門山銀河

合歡山一直以來都是相當熱門的銀河拍攝、觀星景點,更是獲得國際認證的暗空公園。本篇文章我會分享過去在合歡山拍攝銀河的經驗,在開始前也會簡單介紹銀河拍攝的技巧與需要注意的事項。

合歡山銀河拍攝季節

銀河和太陽、月亮相同,都會有升起與落下的現象,在白天升起的季節當然也就不適合拍攝銀河。一年之中,從二月開始到九月都能拍攝到銀河。而不同季節下的銀河升起與落下時間也不同,五月到八月間是銀河在晚上出現相對較久的時段,不用像二、三月那樣半夜去拍攝,因此夏天的銀河是最多人在拍攝的時間。另外,季節的不同也會影響銀河的走勢,春天的銀河是橫向的,夏天的是縱向的。

除了月份的差異外,拍攝銀河也要避開光害。撇除人造的光害外,月亮是影響銀河拍攝的重要因素,盡量避免在滿月的前後幾天進行拍攝,或是在月亮還沒升起或落下的時候趕緊拍攝。

這裡推薦一款叫做太陽測量師的APP,他可以直接告訴你銀河中心何時清晰可見,也能告訴你銀河出現的位置,現在已經成為我拍銀河的必備工具。

太陽測量師
太陽測量師

合歡山銀河拍攝準備物品

合歡山晚上的風真的很大,而且溫度跟平地相差非常多,所以保暖衣物、暖暖包、保溫瓶是一定要的。另外,我個人很建議戴一頂保暖的帽子,在夜晚中的山林裡被冷風吹久了真的很容易頭痛。除了帽子以外手套也是必須的,記得我第一次上合歡山主峰,手被凍到每按一次快門手就痛一次,真是的用生命去拍照。

除了禦寒裝備,相機、鏡頭和腳架當然是必備的。相機不管是無反或單反都行,不論是m43、apsc或者是全片幅甚至是中片幅都拍得了銀河,一吋感光元件的卡片機就比較不建議了,效果應該是不會很理想,後製空間也小。

鏡頭的話則盡量選大光圈的鏡頭,會比較建議至少要 f 2.8 以上的鏡頭,不然 iso 會需要開的比較高,噪點自然也就多。當然也不是說 f4 的鏡頭不能拍,我也曾經用過 Sony 的 Fe 12mm-24mm f4 拍過銀河,多虧全片幅的寬容度,讓我後製起來也沒有很吃力,就看個人取捨了。

至於鏡頭焦段大部分人都會建議廣角焦段,而且越廣越好。確實,廣角拍銀河會顯得很有氣勢和壯闊,但我自己覺得也可以帶一些小廣角或中焦段的鏡頭試試,搞不好意外拍出別人沒發現的視角。在腳架方面,如果真的是臨時起意上山,手邊沒有腳架的話也是可以試試用其他物品輔助去穩定相機,我也曾經用背包、水壺和外套去固定相機,也是拍出還算滿意的作品。

合歡山銀河拍攝相機設定

對焦:拍攝銀河通常無法使用自動對焦,因為現場都是一片漆黑,因此需要將對焦模式改為手動對焦,並將對焦距離轉到無限遠。轉到無限遠後通常要稍微往回轉一點點才會準焦,這部分可以先拍幾張來做測試。

光圈:通常會轉到最大光圈進行拍攝,這時候越大光圈的鏡頭就可以讓你用較低的 iso 值去拍攝更純淨的畫面。 

快門:雖然快門曝光時間越長進光量越大,也可以降低 iso 值。但越長快門時間會造成星星拉長形成星軌,感覺會有點像照片沒拍穩晃到,我自己在拍攝時通常不會曝光超過25秒,想拍星軌就另當別論了。

ISO:iso 值最高可以開到多少取決於你拿的相機是什麼片幅,以及你自己對照片噪點的接受度到哪。我自己在用 Fuji 的apsc 系統拍照時盡量不會開超過3200,如果是全片幅的 Sony 系統則是可以接受到 6400。

合歡山銀河拍攝經驗分享

第一次拍星空是在日本白濱的沙灘。還記得那時住在 Nanki Shirahama Tore Tore Village ,整區房屋設計都是白色的圓頂造型,夜晚開燈彷彿童話世界一般夢幻。

當天晚上月光皎潔,不知不覺就散步到了沙灘,遠離了房屋區的光害,抬頭一看是滿天星斗,那應該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星星。雖然背著相機在身上,但我那時才剛接觸攝影,從來沒有拍過星空,唯一的長曝經驗是車軌,但又覺得這樣迷人的景色不紀錄下來愧對我的相機,在摸索、嘗試了許久後終於拍出了一張成功的照片。

還記得因為身上沒帶腳架,所以我把相機放在地上直接朝天空拍攝,毫無構圖可言,也沒有拍到銀河,但看到照片中的漫天星光還是很感動,覺得自己好像離那些所謂的攝影大師又更近了一點。

日本星空

fuji xt2 配上 xf 14mm f2.8 拍下我人生第一張星空照,那時候為了不把 iso 調太高竟然曝光了整整一分鐘,所以可以看到星星已經有點拖移的軌跡

轉眼兩三年過去了,沒想到這段時間我都沒有再碰過星空攝影。直有前年九月,住在台中的表弟問我要不要陪他衝一波武嶺,去追銀河季的尾巴。看過氣象預報其實拍到銀河的機率是渺茫的,那幾天都是陰雨綿綿的天氣,但由於我也還沒上去過武嶺,再加上想起在日本看到那片浩瀚星空心中的悸動,腦子一熱就答應了。

我們下午三點多抵達武嶺,並在落日時分登頂合歡山主峰,但那天起大霧,根本沒有落日可看,不過我們不死心,往下走回馬雅平台,希望傍晚的天空能夠短暫的放晴。

那是我第一次爬三千公尺的高山,事前其實沒做太多功課,看大部分人都說合歡山主峰步道相當親民,老人小孩都能爬,所以穿著牛仔短褲,配一件連帽外套就上山了。沒想到九月晚上的合歡山冷到讓人懷疑人生,加上天空飄起毛毛細雨,我們等了一會,拍了幾張,就撤退回武嶺停車場。

合歡山馬雅平台

那天晚上馬雅平台聚集了不少人群,畢竟這裡是著名的攝點。大家常常用馬雅平台作為前景,來拍攝銀河與星軌。不過並需注意銀河因季節的不同,現身在馬雅平台上方的位置也不太一樣。另外,因為這裡很常有人群聚集,加上大家都很喜歡用手電筒照射天空(不建議這樣做),所以拍攝的體驗不太好。

回到武嶺後,原本的毛毛細雨變成滂沱大雨,我們也就下山回到清境的住宿地點。隔天跟表弟討論了一下,決定再賭一把,傍晚就前往昆陽停車場並在那邊待到天空放晴,我們拍到銀河為止。

下午五點半到昆陽停車場時,其實已經做好拍不到的心理建設,因為今天的天氣比昨天更差,雨大到看不清楚擋風玻璃外的景色,整個合歡山群峰灰濛濛的。

我們把車子熄火,窗戶開個小縫開始滑手機、閉目養神。在車上的時間過得異常漫長。

不知道睡了多久,表弟急促的喊聲傳進車內。我趕忙下車一看,天空放晴了,只見繁星點點,星空中有一條淡白色的亮帶,那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銀河,當下真的被震懾到了,完全忘了要拍攝紀錄。後來表弟提醒我快要八點了,銀河中心要落下了,我才趕緊架起腳架拍攝。

合歡山銀河

第一次拍攝銀河就拍到流星,當下等待長曝光時看到流星非常興奮,沒想到剛好有記錄下來,而且還在畫面的中心附近。只能說高山的天氣真是變幻萬千,很難想像前幾個小時還是傾盆大雨

有了在昆陽停車場拍攝銀河的經驗以後,我對合歡山的夜空更加嚮往了,後續幾個月內又上去了好幾次。儘管不是每一次都能遇到好天氣,看到大景,但不同天氣的合歡山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美。

暗空公園星空

這張的拍攝地點在暗空公園,是才新建一年多的星空觀景平台,蠻推薦大家去那邊看看。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接近滿月且月亮還沒落下,可以看到星星不是很明顯。

合歡山銀河
合歡山銀河

畫過夜空的流星真的是可遇不可求,很推薦大家去追一場流星雨看看

馬雅平台銀河

第三度前往主峰步道的馬雅平台才終於遇到天空是放晴且沒雲的

馬雅平台銀河
合歡山銀河
合歡山銀河
合歡山日出

日出前的天空色溫總是很迷人

松雪樓銀河

松雪樓+銀河也是相當多人必拍的題材之一,題外話好想住看看松雪樓啊,不然每次都還要從清境開車上武嶺,但真的很難訂

石門山銀河

這張是從石門山的半山腰拍攝的,本來想去石門山山頂拍攝高山杜鵑+銀河,但人真的太多,說是合歡山夜市也不為過,所以爬到中途就放棄了

以上就是我對於合歡山銀河拍攝的經驗分享,感謝看到這裡的各位,如果有任何疑問或是想交流的問題歡迎留言!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